跳到主要內容

禪易畫會會長 蔡豐名 博士 參觀 寶藏巖共生聚落 文化村

中華政大(NCCU)企經管理協會 資深理事長 蔡豐名 藝術家 與 實踐大學企管系大學生

2013/01/30台灣禪易畫會會長 蔡豐名 與 金行天 先生 在 寶藏巖共生聚落





                         台灣高階管理全球經貿協會 輔導理事長    藝田畫會 執行長  蔡豐名 博士

                                         蔣經國 先生


























(台灣)中國藝術協會 副理事長 蔡豐名 博士 與 來自美國 Ms.Stefani Pfeiffer




























台灣禪易畫會會長 、 藝田畫會執行長 、 世界和平聯合總會名譽會長 蔡豐名 藝術家 2013 年 1 月 30 日 參 訪寶藏巖歷史聚落 .

位於台北市汀洲路三段的寶藏巖共生聚落於2004年由台北市文化局正式登錄為台北市第一處聚落型態之「歷史聚落」,包含寶藏家園、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及公共空間,結合特殊地景、人文歷史、藝術創作之共生聚落。

寶藏巖歷史聚落本址位於台灣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3段臨福和橋以及自來水園區(公館淨水廠)之間該歷史建築所引申的廣義地理名詞,則指依山而造的違建集合而成的小鄰里社區。該社區地處,行政區屬中正區水源里。

該歷史聚落雖然不大,總面積只有3.97公頃。但擁有傍水山坡之戰後違建眷村等等人文特殊景觀,1997年6月後,受到部分台灣學者及民眾的普遍注意。經過整建與媒體報導,2006年,《紐約時報》將該聚落納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全世界第二高樓,台北101大樓齊名。

清朝正式統治台灣,大陸漳泉移民開始移民台灣。移民地點雖以台南鹿港艋舺為主,但現今台北公館仍有少數沿著新店溪上岸的台灣前民。靠虎空山小山坡而建的寶藏巖正是當時移民之一的郭治亨及其子(一說為女)所建。


寶藏巖的巖又稱巖仔,本來意思是山洞。而寶藏巖正是主祀觀音的山邊佛寺,因此台灣人亦稱該巖為「觀音亭」。

寶藏巖歷史聚落 : 1930年代中期,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台灣總督府台灣軍開始於寶藏巖增設高炮部隊,並於山麓南岸興建了幾個儲藏彈藥的地下碉堡與駐軍兵舍。1945,二戰結束,國府開始統治台灣,寶藏巖附近台北公館地區的日治時期軍事行政建築,多數被沿用成同類型機關用廳舍。寶藏巖因地處高地,日治時期遺留下兵舍及軍事設施亦成為名為台北北區司令部的軍事要地,而1950年代的當時,寶藏巖除了觀音廟與該司令部外,民間違建只有三至五戶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本來新店溪採砂住戶或田園農家。


1960年代,兩岸情勢稍稍緩和,違建禁令鬆弛,司令部軍方默認外省人居民於寶藏巖週遭興建違建事實。於是寶藏巖開始出現居民,並陸續蓋起數十戶的平房住宅。這些與寶藏巖相鄰的住宅並非觀音媽廟的信徒,也與廟方毫無來往,多是單純的尋找住所的駐軍或榮民老兵或其家屬,於是這些違章建築漸漸成為聚落。1965年,寶藏巖下方之新店線鐵道(1921年開業)連同鄰近的水源地車站廢止。鐵路基地改建為公路汀州路,亦成為寶藏巖日後對外要道。


1970年代初,北區司令部遷移,違建興建速度更快,至1980年代止,已接近四公頃約兩百多戶人家。

只有一條巷道進入的寶藏巖違建社區建築依山形建立,除了三至五間將領用官舍及40間合法軍方單身宿舍較為寬敞之外,其餘多為自行搭建,就地取材(如新店溪的鵝卵石,荒棄碉堡的舊磚塊)的狹窄平房。因居住者多收入不高,即使改建,也為小規模整修。因此該地維持了1960至1980年代的原有建築風貌。

寶藏巖周圍的公館地區,因台北都會整體向外擴展因素,不但成為台灣大學生活圈中心,也成為台北縣衛星城市的新店,永和,木柵的幅輳點。在此因素下,1960年代後公館就持續快速的發展,並於1980年代形成台北相當重要的公館商圈。


相較公館商圈形成,寶藏巖社區的兩百多戶違建住宅因為限建與地狹人稠等因素,呈現停滯情況。也因此,該社區外貌與週遭城市景觀相當不協調。

1980年代開始,台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與水利維持等理由,開始計劃全面拆除寶藏巖社區,不過拆除過程遭到當地居民陳情與抗議!
  • 1980年7月,寶藏巖從水源保護地正式劃入臨水區的297號都市計畫公園,不過因為涉及新店溪臨水禁建區,除了寶藏巖觀音亭古蹟外,當地的台北市政府正式展開拆遷該地所有違建的計劃。
  • 1993年6月25日台北市政府公告將拆遷公園預定地範圍內房舍。當時市長黃大洲並於1994年7月20日下令拆除合法軍方房舍共46間。
  • 1994年11月,市府公告拆除寶藏巖違建社區,因為當地約一百餘名仍居住居民不斷陳情,1995年5月27日除寶藏巖社區工作暫緩。
  • 1995年11月,0.37公頃大的籃球場與親水階梯落成,正式命名為永福公園。
  • 1997年3月,與寶藏巖違建社區情形很類似的台北14與15號公園被強制拆除,因為未安置妥善當地弱勢居民,引起台灣輿論反彈。
  • 1997年6月10日,台北市政府暫緩原本的全面強制拆除,並開始安置計劃。
  • 2001年12月,台北市完成部分安置住戶動作,並拆除一百多戶中的四十多戶臨水區住宅。
  • 2003年6月,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 為落實初期參與保存寶藏巖之理念,爭取到文化局委託規劃案,以實踐都市空間改革,為居民爭取權益與歷史聚落保存往進步發展的可能性,企圖影響政府朝進步的都市、文化政策發展。
  • 2006年6月,台北市政府依當時1993年所公告的拆遷補償辦法,發出公文提醒居民需在2006年10月31日前全數自行搬遷,以進行部分願意留住,及符合社會弱勢條件的原住民房舍修繕,並將部分整建為寶藏巖共生聚落。
  • 2006年9月寶藏巖公社於駐村藝術家李國民之作品「LOVE HOTEL」內集結成立,以臺大社會工作學系學生楊子頡為首,之後加入各校大學生、藝術家、文化觀察者、及部分居民,以「保護文化資產免於遭市政府破壞與侵佔」為主要宗旨。
  • 2006年10月26日,楊子頡等人於台北市文化局在居民安置尚未完成情形下,逕行舉辦的寶藏巖開園典禮中演出行動劇,遭警方阻止。2006年10月27日《自由時報》:〈寶藏巖古蹟安置工作挨批〉

  • 如今,寶藏巖聚落的未來在文化局的規劃下邁向「共生聚落」的目標發展。這個共生聚落的計畫,是由北市文化局委託「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所擬定的,計畫的目標,是期望在這個富有歷史意義的聚落中,注入新的活力,並拓展其創造性和可續性,在傳統之上,再融合多元的新文化,擴充其聚落的文化內涵,打造一處以「生活、生產、生態」三大目標共進共榮的「共生」基地。保存的方式不僅是針對整個聚落,同時也安置當地的社群脈落,如此情景可說是台灣首見,因此佐以了「寶藏巖共生聚落」的定位。
  • 寶藏巖共生聚落,結合有歷史聚落的保存、社會福利的落實、藝術行動者的駐村創作、青年旅居的會所、溼地生態的保育、適度科技綠建築修繕以及合作經營以延伸可續性的規劃。依據規劃,未來在實質空間上的發展內容將分為四大部分:「寶藏家園」、「藝術行動者駐村」、「國際青年會所」、「生態環境學習基地」,預定於民國97年完工後,將委託團體進駐,以公辦民營的方式正式經營管理,其理念如下:

  • 「寶藏家園」:完工後最首要的動作便是安置原當地居民,整個計畫所強調的也是以居民主體性的保存為宗旨,因此寶藏家園便是提供居民現地安置的選擇,使「原住戶」或是原本就長期居住的「弱勢房客」能以低租金的方式居於原本房舍(目前期限為12年,未來將再爭取),也使得原本就已有的辦法(傳統公共工程拆遷安置作業提供承租、承購國宅、安置平宅、或發放房租津貼)再增添一項選擇,畢竟這項新的選擇才是最能達到「透過鄰里之間網絡保存妥善安置拆遷戶」的精神雖然闢建大眾設施是政府責任,但妥善安置違建戶的居民也是政府的責任之一,因此現地安置才能達到整個計畫的中心主旨。但基於公平原則,以上資源的選擇僅能擇一進行。
  • 「 藝術行動者駐村」:如先前所提到的:「期望在這個富有歷史意義的聚落中,注入新的活力,並拓展其創造性和可續性,在傳統之上,再融合多元的新文化,擴充其聚落的文化內」,因此文化局選擇以藝術家進駐創作的方式以達到理想,親身體驗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及歷史聚落的意義後,創作出融合生態、藝術、社會三個領域的傑作,藉此達成藝文創作對社會之實踐,而為了強化各界對此行動的認知,屆時可能會舉辦年度的主題展演,逐步建立共生聚落藝術行動的定位;另外,為了加強當地的社區參與,隔週便會舉辦一次假日環墟市集,邀請各界相關且樂於交流的同好參加,一同為這個基地注入更豐富、更多元的色彩

  • 「國際青年會所」:國際青年會所又可稱做「寶藏巖驛棧」,基本上就是以屆時空出來的閒置房屋作為提供背包族旅居的場所,此精神承接自寶藏巖聚落長久以來即是許多城市過客暫居或租賃的驛站,在這個穩定自立的家園中也能含有一股流動性質,最終期待是能藉由旅居的活力青年能由其知性的旅程為此地區注入更多的活力,並同時深化旅客社會人文的函養。
  • 「生態環境學習基地」:之所以會有這份規劃,出自於寶藏巖依山傍水的優良環境,外加當時所拆除的臨水區住屋部分已開闢為有機農田,如此的條件更是北市中少有的世外桃源,且到時將結合公館至新店溪區域整體規劃」計畫,推動溼地環境復育與整體環境學習體驗,並與周邊學校課程及NGO組織環境調查研究計畫配合,維護聚落野放自然的狀態;在天氣方面,將於小觀音山及聚落附近裝設小型氣象站,並藉由臨地表多測站之共時氣象觀測模擬,建構全台唯一可實地操作之微氣候綠建築實驗基地,以適度的低科技發展強化寶藏巖聚落生態的特質。而對於所生產的產品將不只對內發售,同時也將做為對外相關產業交換與產銷的窗口,不僅單單如此,當中也包含了對全球性生態環境及社會變遷的議題探討基地,藉由義工的整理,將眼界擴大至全世界。此都市更新案將與自來水源區並行,甚至是整個公館商圈,未來的自來水源區也可能開放夜間公園並與寶藏巖結合。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4a92a60101634r.html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各詩刊投稿電郵信箱

   人民文藝家協會台灣分會 暨 台灣禪易齋詩書畫院  蔡豐名  院長 作品 [ 我思故我在 ]  蔡豐名 現任  中國鳳凰花開詩刊  顧問. http://fmtsai.blogspot.tw/2016/07/blog-post.html 台灣各詩刊投稿電郵信箱: 《創世紀》詩雜志(出刊3,6,9,12,截稿1,4,7,10月 ): we88282828@gmail.com 《乾坤》詩刊(季刊:1.4.7.10月出刊 ): universe_1997@yahoo.com 《華文現代詩》(季刊:2.5.8.11月出刊 ): meihsia@msn.com 《台客詩刊》(季刊 2、5、8、11月底截稿): 歡迎客語、台語、華語與各母語詩與散文詩稿的投稿 hoglohag0610@gmail.com 編輯部 《野姜花》詩刊(季刊:1.4.7.10月出刊 ): hedychium.308@gmail.com 《笠》(雙月刊): li.poetry.8@gmail.com 《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3.6.9.12月出刊。 taiwanpoetry21@gmail.com 詩論壇編輯收 《秋水》詩刊(季刊:1.4.7.10月出刊 ): Wangliti@ms4.hinet.net 《葡萄園》詩刊(季刊:2.5.8.11月出刊 ): lay009@gmail.com 《海星》詩刊: starrypoetry@gmail.com 《台灣時報副刊》: tw@twtimes.com.tw 《自由時報副刊》: reading@libertytimes.com.tw 《中華日報副刊》: cdnart@mail.cdns.com.tw 《人間福報副刊》: mtnart7@merit-times.com.tw 《大海洋》詩刊,詩請以紙本郵寄雜志社地址: 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三路85巷5號 《掌門詩刊》: picture0901@gmail.com 聯合報副刊 lianfu@udngroup.com .......................................................... 投稿註意事項: 1、每次投稿,一定要附你的收件郵編與地址。 這樣編輯會輕松些,刊登後你才可收到詩刊。 。 2、切勿一稿兩投。(自己

世界三大智者 國際靈性大師 古儒吉 訪台

詩麗 詩麗 若威香卡(Sri Sri Ravi Shankar,一般稱呼為古儒吉大師) 古儒吉大師,一位聲譽卓著的靈性領袖及人道主義者,以世界團結、遠離暴力的天下一家為使命,鼓舞全世界數以百萬人。在象徵無暴力、人性價值、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信念下,他藉著服務、培養人性價值尋求世界和平。 西元1956年生於南印度班格羅(Bangalore)的開悟聖者,幼年時期即時常處於深度靜心中,四歲便能背誦薄迦梵歌(Bhagavad Gita)讓父母驚訝異常。十七歲取得現代科學的高等學位,並精通印度傳統的吠陀科學,後又獲頒印度Kuvempu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06年,斯裏蘭卡國際公開大學輔助醫學院授與他整體醫學哲學博士學位。 1.詳閱大師其他介紹 2.來自各界的殊榮(摘錄) 3.知識花園:大師於全球各地的重要演講、語錄、知識、著作等摘要與精選  大師簡介 1982年,古儒吉大師自靜心的寧靜中帶出了生活的藝術課程與淨化呼吸法。淨化呼吸法是種獨特、極具威力的呼吸方法,可快速消除人們的緊張、壓力與負面情緒,擺脫各種煩憂、體驗完全活在當下的生命滋味,不僅促進身、心、情緒的整體健康,亦能提升性靈的成長,使人獲得健康、喜悅、圓滿與自在的人生。 大師將許多傳統被獨佔的古老技術及他所獨創的淨化呼吸法,傳授與世界各地,讓人們可以回家練習以安定內心並提高熱忱。此課程及技術已推廣遍及全球140餘國以上,嘉惠全球數以千萬計的人,幫助他們遠離病痛、走出憂鬱、自殺傾向以及侵略行為。不同國籍、種族、文化、宗教、教育、與社會階層的人,生命因而有了全然不同的轉變。 多年來,他致力於提昇大眾的整體健康、生命品質、及對於生命知識的瞭解,在世界各地有許多教育、慈善與研究機構在他的感召下一一成立。數年來在世界各地的推廣工作與成效,屢獲各界肯定與殊榮。 1981年,古儒吉大師創立生活的藝術基金會,為全球志工所組成最大的教育與人道主義組織之一,義工遍佈150餘國。1998年,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國際人性價值協會成立,古儒吉大師是主要創始會員之一。從此他提昇人性價值的全球活動更加活躍,人性價值與靈性的提升成為他在國際重要會議上一再強調的主題。 大師轉化生命、給予

2017韓中日 文化協力美術祭 展場相片集錦

     二年ㄧ度 韓中日 文化協力美術祭展場相片集錦, 2017年 9月2日至9月5日在首爾舉行, 七個國家地區,韓,中,台,港,澳,日,美 220位參展參賽 http://fmtsai.blogspot.tw/2017/09/2017_18.html 藝術家蔡豐名榮獲2017韓中日文化協力美術祭大獎,韓國國際文化協會姜信雄會長 向蔡豐名頒發韓中日 文化協力美術祭大獎 http://fmtsai.blogspot.tw/2017/09/2017.html 華夏文化傳媒網綜合訊(記者李廣義報道)藝術家蔡豐名 9月1日 日前 率台灣藝術參展團至首爾參加 韓中日 文化協力美術祭 ,蔡豐名 博士藝術家榮獲 2017韓中日 文化協力美術大獎 , 由韓國國際文化協會 主催 、韓國文化藝術研究會主管、 亞細亞文化協會 後援 ,2017年9月2日至5日在韓國首爾 Seoul  Metro Art Center 如期展出及 舉行開幕儀式,來自 韓國、美國 、中國、澳門、香港 、中國台灣 、日本、 七個國家和地區的書畫作品200餘件亮相競技,9月2日並在Seoul Pacific Hotel舉行歡迎晚宴及授獎典禮。  本展覽相應韓中日文化部部2008年12月24日至26日,相聚在韓國濟州島,洽談加強文化交流與協作發表了濟州島宣言,主辦單位要以更深層的文化 (Better Culture,更精美的藝術(Better Art)配合做出貢獻 。 藝術家蔡豐名榮獲2017韓中日文化協力美術祭大獎 部分參會嘉賓合影  9月2日 蔡豐名致詞提到: 借助韓國俗語:“三個銅板買房屋,千兩黃金買鄰居。”我們來自鄰近韓中日地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體驗與記憶,把我們連結在一起.參與盛會並邀集多位藝術家參與 ,期盼大家心手相連、共同再創佳績.敬祝大家身體健康 、韓中日文化協力美術祭順利展覽成功! 藝術家蔡豐名榮獲2017韓中日文化協力美術祭大獎,圖為韓國國際文化協會姜信雄會長 向蔡豐名頒獎      主辦單位表示,藝術家蔡豐名博士長年熱愛藝術、推動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績效卓著。經韓國國際文化協會評審委員會評定為 2017韓中日 文化協力美術大獎 ,在此之前 蔡豐名 也是 亞細亞美術賞大獎 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