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范曾研究會會長楊青雲:范曾研究是慢慢積累的生命之重

    

原标题:范曾研究会会长杨青云:范曾研究是慢慢积累的生命之重
  近日,范曾研究会会长杨青云接受人民艺术家网专访,并就范曾研究进行专题对话。

  范曾研究会会长杨青云近照

 

  记者:杨会长,第六届范曾研究高峰论坛在海城召开引起很大反响,“范曾热”又一次被升华一个崭新的空间,请谈一下你主讲的“什么是范曾思想?”在你定位的“范曾思想”有什么文化背景?

 

  杨青云:活在当下而对待现在的工作我是特别珍惜,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卑微、低贱的活法,我觉得两个我中的那个草根评论家“杨青云”,与时下要历经肉身与精神分身拆离的“我”为何要进行无休止的争斗?这同样是一种昂扬明亮而又充满尊严的杨青云时,如果第六届范曾研究高峰论坛在辽宁海城举办,我被打败?那么,也不可能出现“中华福文化研究会(参考新闻《中华福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大学成立》)在北京大学成立。”前提是“中华福文化研究会”当然是在“范曾研究会”的旗下,本质上它是那种关于精神意志方面的一种时尚文化,由我本人命名了会长、常务会长,以及秘书长等职务。把我们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搭一座桥,多了一份文化交流的平台罢了。

 

  关于我定位“范曾思想”的文化背景。除了尊严,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失去的。这样的无所畏惧包含着一个人对人生自信的飞翔之梦,以及完成灵魂修复的人格自信,正如我当初发起“范曾研究会”一样,它一直加重了我搞学术研究的血液之盐,在与孤独的博弈中,我一次次尝试不能被打败的胸心与野心,哪怕只搞到第七届、第八届,或是第九十九届范曾研究高峰论坛,也不感到爱上范曾一场,是实实在在用我本人的行动呈现一种人生的精彩与无奈,它是慢慢积累的生命之重,这包括灵魂的钙质及铁性,把我命名的“什么是范曾思想”概括提炼为敢为人先的学术精神,这也是我们搞《范曾研究》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当这种学术精神产生于痛苦、迷茫、内省以及完成灵魂自我修复放逐的人格自信时,对自己作学术研究的能力为何充满如此强大的自信?我也许可以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特别领跑者。这一切皆有可能的前提是,只为给那些有思想准备的人打开绿灯。

 

  记者:你在《范曾新传》中写到:敢做《范曾研究》的“第一个”,这文本中的“第一个”实指的是什么意思?

 

  杨青云:我们当初成立“范曾研究会”,所做的不只是办一个《范曾研究》丛刊的事情,而是要建立一个中国历史上全然没有过崭新的学术类新媒体。人民网报道《杨青云:一个借范曾出名的评论家》:杨青云会长一手创建的“范曾研究会”团队精力打造的“范曾研究”文化品牌已经成为国际性书画界金子招牌……在最有效的地方,你想好一件事不要因为没人去做你就不敢做,要相信正因为没人能做,你才是第一个做到的人!正因为我们是敢做《范曾研究》的“第一个”,因此,多年来,我本人在写作《范曾论》、《范曾之道》、《范学有道》、《范曾何以坐四望五》,以及《范曾新传》等等研究文字时,所幸,我已然写出了所有的野心与叛逆,都被圆融与庸碌最后全部复盖。并力图想从目光中寻找曾经倔强与不甘的内心,这类文字不会离开我,它们对我的信赖就会重新找到一种灵魂的归依。它在最后归依“什么是范曾思想”时,以此窥探范曾思想,它不仅体现于范曾经典的理论体系,更集中表现于他经典的精华语言,他很多这样的语言极富概括力和美学价值。思想超前的范曾,是一个思想真道之师。“加之画家对宇宙人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诗人之眼观物,以诗人之舌言事,胸次既博大而格调又清新,其所创制,自非一般。范曾生长于诗人世家,受诗歌环境之熏陶培育,且有厚实的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其内心就蕴含着一份涵养深厚的诗魂,这份诗魂又氤氲在他的笔墨深处。”(中央电视台《范曾:中国大师路》)

 

  记者:你在多次场合强调范曾《锦文掇英》的神话,而这一神话的实质性内容是指什么?

 

  杨青云:范曾《锦文掇英》的神话,首先是范曾学研“习近平用典”心得的书法结晶,折合人民币一个多亿,范曾全部捐给了国家博物馆。它是集诗,书,画三位一体构成了无所不包的真理。用范曾书画打开中国历史——以高雅而严肃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赢得超高口碑。范曾深悟了习总书记用典的一个“学”字与他用书法“研”化的最终目的是经世致用,造福苍生。古代圣贤喜欢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讲明人生境界,认为“鸢飞戾天”象征着一种极目高远的气度,对经典真意认识的书学之深,与天地并尊的人也应该是顺从天意的。任何伟大事业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戒骄戒躁,坚毅力行,才能一览群山。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揣摩范曾崇尚“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义理,不断学习,反复践行他倡导“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为书原则。范曾正是吃透了习总书记引用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借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揭示了学习过程的境界与方法。中国哲学讲求境界,用心学习,真心学习,就能体认“本体至乐”诠释的“礼义廉耻”,以至于“从善如登”。它超越了一般人难以摆脱的算计和私欲,让具体的人感受到自己的真实存在,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中国书画的典雅文化,不仅让读者得以邂逅范曾思想,引发人们对传统书画的集体看好,重要的是生活直愣愣地戳到人们面前,不给人喘息的机会。在范曾进入80后之际,至少是甩掉了一个狂放无羁的思想, 用各种资源来还原纵论三千年国学经典,剖析当下众人之惑,以史为鉴,洞析未来。范曾除了在书画艺术上有造诣,对古代文化也很有兴趣。范曾此前所出版跟国学有关的书也不少,《国故三讲》谈《尔雅》《易经》,《老庄心解》通俗讲解老庄思想,而他与杜维明对话的《天与人:儒学走向世界的前瞻》则以儒家文化走向世界为主题,其国学书籍一贯都是通俗易懂,和人生经历、感悟相结合,在传递国学知识上确实下了功夫。范曾是小心翼翼地把感情视角带入在《锦文掇英》的神话中,使这样的叙述变得有温度,有人情会心的民族情结,而不是简单地用书法与诗词来彰显“以霜雪之洁求其品,以泰山之高求其志,以潭壑之深求其学,以大地之厚求其德。”正是在这虚实之间,经由细致绵密的学研心得,方得以成就“范曾神话”谱写一首鲜亮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它是喻指了一种范曾思想对民族艺术虔诚的信念和丰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就像雨后草原上的一束鲜花,滴着鲜润的清露,沁着醉人的芬芳,令人耳目一新,就连范曾呼吸的空气也和从前是不一样的。范曾现在对书画的感情波动不分孰优孰劣,再笨拙的一支笔,即使“写”出内心万一,也足够令人感动。足够打动人的无疑是那份最纯粹情感,是他对祖国的大爱之情,跨越时间的长河,历经岁月冲洗,却依旧能散发它美丽的光泽触动人心。

 

  记者:谢谢杨会长的精彩言论。也借这个机会祝福范曾先生艺术长青。

  杨青云:不客气。谢谢人民艺术家网一直支持范曾研究。(人民艺术家网记者文心)


文章来源 : 蔡丰名  范曾研究会 理事 、 台湾禅易画会会长、禅易斋诗书画院院长转载

范曾研究會會長楊青雲:范曾研究是慢慢積累的生命之重
http://fmtsai.blogspot.tw/2017/04/blog-post_68.html

范曾研究会会长杨青云:范曾研究是慢慢积累的生命之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4a92a60102x2sj.html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各詩刊投稿電郵信箱

   人民文藝家協會台灣分會 暨 台灣禪易齋詩書畫院  蔡豐名  院長 作品 [ 我思故我在 ]  蔡豐名 現任  中國鳳凰花開詩刊  顧問. http://fmtsai.blogspot.tw/2016/07/blog-post.html 台灣各詩刊投稿電郵信箱: 《創世紀》詩雜志(出刊3,6,9,12,截稿1,4,7,10月 ): we88282828@gmail.com 《乾坤》詩刊(季刊:1.4.7.10月出刊 ): universe_1997@yahoo.com 《華文現代詩》(季刊:2.5.8.11月出刊 ): meihsia@msn.com 《台客詩刊》(季刊 2、5、8、11月底截稿): 歡迎客語、台語、華語與各母語詩與散文詩稿的投稿 hoglohag0610@gmail.com 編輯部 《野姜花》詩刊(季刊:1.4.7.10月出刊 ): hedychium.308@gmail.com 《笠》(雙月刊): li.poetry.8@gmail.com 《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3.6.9.12月出刊。 taiwanpoetry21@gmail.com 詩論壇編輯收 《秋水》詩刊(季刊:1.4.7.10月出刊 ): Wangliti@ms4.hinet.net 《葡萄園》詩刊(季刊:2.5.8.11月出刊 ): lay009@gmail.com 《海星》詩刊: starrypoetry@gmail.com 《台灣時報副刊》: tw@twtimes.com.tw 《自由時報副刊》: reading@libertytimes.com.tw 《中華日報副刊》: cdnart@mail.cdns.com.tw 《人間福報副刊》: mtnart7@merit-times.com.tw 《大海洋》詩刊,詩請以紙本郵寄雜志社地址: 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三路85巷5號 《掌門詩刊》: picture0901@gmail.com 聯合報副刊 lianfu@udngroup.com .......................................................... 投稿註意事項: 1、每次投稿,一定要附你的收件郵編與地址。 這樣編輯會輕松些,刊登後你才可收到詩刊。 。 2、切勿一稿兩投。(自己

世界三大智者 國際靈性大師 古儒吉 訪台

詩麗 詩麗 若威香卡(Sri Sri Ravi Shankar,一般稱呼為古儒吉大師) 古儒吉大師,一位聲譽卓著的靈性領袖及人道主義者,以世界團結、遠離暴力的天下一家為使命,鼓舞全世界數以百萬人。在象徵無暴力、人性價值、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信念下,他藉著服務、培養人性價值尋求世界和平。 西元1956年生於南印度班格羅(Bangalore)的開悟聖者,幼年時期即時常處於深度靜心中,四歲便能背誦薄迦梵歌(Bhagavad Gita)讓父母驚訝異常。十七歲取得現代科學的高等學位,並精通印度傳統的吠陀科學,後又獲頒印度Kuvempu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06年,斯裏蘭卡國際公開大學輔助醫學院授與他整體醫學哲學博士學位。 1.詳閱大師其他介紹 2.來自各界的殊榮(摘錄) 3.知識花園:大師於全球各地的重要演講、語錄、知識、著作等摘要與精選  大師簡介 1982年,古儒吉大師自靜心的寧靜中帶出了生活的藝術課程與淨化呼吸法。淨化呼吸法是種獨特、極具威力的呼吸方法,可快速消除人們的緊張、壓力與負面情緒,擺脫各種煩憂、體驗完全活在當下的生命滋味,不僅促進身、心、情緒的整體健康,亦能提升性靈的成長,使人獲得健康、喜悅、圓滿與自在的人生。 大師將許多傳統被獨佔的古老技術及他所獨創的淨化呼吸法,傳授與世界各地,讓人們可以回家練習以安定內心並提高熱忱。此課程及技術已推廣遍及全球140餘國以上,嘉惠全球數以千萬計的人,幫助他們遠離病痛、走出憂鬱、自殺傾向以及侵略行為。不同國籍、種族、文化、宗教、教育、與社會階層的人,生命因而有了全然不同的轉變。 多年來,他致力於提昇大眾的整體健康、生命品質、及對於生命知識的瞭解,在世界各地有許多教育、慈善與研究機構在他的感召下一一成立。數年來在世界各地的推廣工作與成效,屢獲各界肯定與殊榮。 1981年,古儒吉大師創立生活的藝術基金會,為全球志工所組成最大的教育與人道主義組織之一,義工遍佈150餘國。1998年,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國際人性價值協會成立,古儒吉大師是主要創始會員之一。從此他提昇人性價值的全球活動更加活躍,人性價值與靈性的提升成為他在國際重要會議上一再強調的主題。 大師轉化生命、給予

2017韓中日 文化協力美術祭 展場相片集錦

     二年ㄧ度 韓中日 文化協力美術祭展場相片集錦, 2017年 9月2日至9月5日在首爾舉行, 七個國家地區,韓,中,台,港,澳,日,美 220位參展參賽 http://fmtsai.blogspot.tw/2017/09/2017_18.html 藝術家蔡豐名榮獲2017韓中日文化協力美術祭大獎,韓國國際文化協會姜信雄會長 向蔡豐名頒發韓中日 文化協力美術祭大獎 http://fmtsai.blogspot.tw/2017/09/2017.html 華夏文化傳媒網綜合訊(記者李廣義報道)藝術家蔡豐名 9月1日 日前 率台灣藝術參展團至首爾參加 韓中日 文化協力美術祭 ,蔡豐名 博士藝術家榮獲 2017韓中日 文化協力美術大獎 , 由韓國國際文化協會 主催 、韓國文化藝術研究會主管、 亞細亞文化協會 後援 ,2017年9月2日至5日在韓國首爾 Seoul  Metro Art Center 如期展出及 舉行開幕儀式,來自 韓國、美國 、中國、澳門、香港 、中國台灣 、日本、 七個國家和地區的書畫作品200餘件亮相競技,9月2日並在Seoul Pacific Hotel舉行歡迎晚宴及授獎典禮。  本展覽相應韓中日文化部部2008年12月24日至26日,相聚在韓國濟州島,洽談加強文化交流與協作發表了濟州島宣言,主辦單位要以更深層的文化 (Better Culture,更精美的藝術(Better Art)配合做出貢獻 。 藝術家蔡豐名榮獲2017韓中日文化協力美術祭大獎 部分參會嘉賓合影  9月2日 蔡豐名致詞提到: 借助韓國俗語:“三個銅板買房屋,千兩黃金買鄰居。”我們來自鄰近韓中日地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體驗與記憶,把我們連結在一起.參與盛會並邀集多位藝術家參與 ,期盼大家心手相連、共同再創佳績.敬祝大家身體健康 、韓中日文化協力美術祭順利展覽成功! 藝術家蔡豐名榮獲2017韓中日文化協力美術祭大獎,圖為韓國國際文化協會姜信雄會長 向蔡豐名頒獎      主辦單位表示,藝術家蔡豐名博士長年熱愛藝術、推動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績效卓著。經韓國國際文化協會評審委員會評定為 2017韓中日 文化協力美術大獎 ,在此之前 蔡豐名 也是 亞細亞美術賞大獎 國畫